百度 近日,记者近距离走近了这支全部由“红色娘子军”组成的义务消防队,聆听她们的心声,解读她们的故事,感受她们的付出……“永远走在安全巡查的路上”近日,大栅栏铁树斜街社区女子消防队的工作节奏较往常明显加快,秋冬季防火工作非常重要,尤其是老旧平房小区的防火工作更不容一丝一毫的马虎。
新华网沈阳8月1日电 作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,沈阳市自2024年6月获批以来,以“兜底线、织密网、建机制、救急难”为导向,创新救助管理服务体制机制,探索形成全方位覆盖、全社会参与、全生命周期救治的全链条救助管理服务新模式,推动新时代救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据了解,沈阳市推动服务从“生存型”向“生活型”拓展、从“应急性”向“过渡性+便利性”延伸、从“单一站点”向“救助共同体”扩容。为激发社会参与活力,沈阳市还构建政府与社会协同机制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公益创投等方式扶持专业救助机构,在救助管理站设立志愿者基地,引入法律、社工等专业力量;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,将部分救助服务向社会和市场转移;建立社会力量个案转介制度,完善荣誉表彰机制,让参与主体“有荣誉、有发展、受尊重”,目前已与10家慈善组织签订合作协议。
沈阳市还坚持“先救治、后救助”原则,明确定点医疗机构,由三甲医院提供技术托管,提高医疗救治标准。为提升救助效能,沈阳市构建“前端预警—中端帮扶—后端施救”闭环体系,实现遇困人员主动发现、快速响应,提供免费食宿、寻亲护送、就业帮扶等服务,落实长期滞留人员安置政策,联动慈善组织开展“一对一”帮扶。
2024年,沈阳市救助各类临时遇困人员2909人、患病无医人员709人,切实做到应救尽救、应治尽治,为筑牢城市民生保障底线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有力支撑。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刘舒】